成都大学保卫处
警校共育
当前位置:搜索结果
安全知识系列宣传教育---防骗篇
人气:    发布时间:11-05-01 00:00:00

                     安全知识系列宣传教育---防骗篇 为了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保卫处拟在本处网页上开展安全知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内容包括: 一、防骗 1、被骗案例。 (1)2006年4月6日,我校某学院学生张某的家人接到一个陌生人来电,称张某不幸遭遇车祸,伤势严重,已被送往成都市某医院接受治疗,并告知了详细的房间号,张某正处于昏迷状态,生命垂危,必须马上进行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现在必须缴纳押金,院方才能进行手术,并要求张某家人将钱汇入某银行账号。原来,在3小时前,学生张某也接到一个陌生人的来电,对方自称是成都市公安局的警察,告诉张某通缉犯窃取了她的手机号码,并有可能利用她的手机号码从事犯罪活动,为配合公安机关破案,抓捕逃犯,请她将手机关闭三个小时。于是,骗子利用张某手机关闭的这段时间差,给张某的父母拨打电话,称张某遇车祸急需缴纳押金进行手术,藉此进行诈骗。 (2)2004年9月17日下午18:30时许,我校某学院学生李某在学校图书馆前遇两个陌生男青年,其中有位自称来自上海的学生模样的男青年问李某:“这有没有银行?”李某带他到学校的工商银行,他用他的储蓄卡到取款机里插了一下,然后愁眉苦脸地对李某说:“卡坏了,用不了。”他有位男同伴,他俩跟了李某一会然后就叫李帮忙,说他俩是来电子科大拿资料的,要请我校的老师吃饭,现在钱不够,他俩在本地没帐户,叫借用一下李的储蓄卡,就是说把卡号告诉他,然后他叫上海的朋友存款进去,由李帮他们取款出来。他们出示了身份证,李就把卡号告诉他,然后来到校外的一家工商银行自动提款机前,李查看了余额,他俩站在后面一米远左右,发现卡里还有2000多元,全是李的钱,他们叫李多等一会。过了一会,李又去查帐,取卡的时候,李把身份证拿在手里,他们就在身旁。李查帐后转身发现他们离李很近(偷看密码)。因为还没有发现多余的钱存到卡里,他们开始说要借李的卡,并把李的卡拿在手上,见李不愿意,就把卡还给了李(这时骗子把卡调换了),他借口说:“明天再取吧,你不是急着回学校吗?”于是他给了李手机号码13645620942,还说自己叫李勇。在回来路上李怀疑自已被骗了,连忙跑到学校工行查看,结果取款机提示李的卡已挂失并将李的卡吞掉。第二天李去银行挂失取卡时才知道自己的卡被调换,那个骗子给了一张相同的也是骗来的而且失主已经挂失的储蓄卡给李,并且当晚把李的2000元钱取走。 (3)2002年10月14日,我校学生冯某在回宿舍的路上,有2男1女先问路,然后说身上没钱,需要借用冯的卡转账取钱,并说钱要12小时才能到账,需要借用冯3000元,如果不相信把他们的三星手机抵押给了冯。事后检查手机是假的。 (4)2003年8月2日我校学生武某在学校接其母亲电话说其兄在成都开往山西的火车上被打,现住院宝鸡市一医院。让其与一姓吴的医生手机联系。姓吴的医生叫武马上汇1000元去。武汇去后觉得不对,遂向保卫处报案。 (5)2005年3月10日中午,我校某学院女学生刘某准备到图书馆自习,遇两陌生男子,自称是北京大学学生到西部做经济调查,因误了飞机航班,故到我校找朋友帮助没找到,两男子花言巧语,骗得刘某信任,并称晚十点之前他们必须到机场将调查报告传送回北京,这关系到他们即将被公派到哈佛大学商学院深造,刘某遂向其室友的弟弟借了一台SONY笔记本电脑和100元与两陌生男子,两骗子得手后,逃之夭夭。 (6)我校女学生谭某在主楼教室自习,一男青年冒充韩国留学生故意在纸上写了几句韩文,谭问男青年是不是留学生,男青年回答“你怎么知道?”并故意用含混不清的中文回答,谭信以为真,男青年提出向她借手机打电话,谭欣然同意,男青年说教室里太吵听不清,要到教室外打电话,谭同意,男子骗得手机后,逃离现场。 (7)2002年9月10日开学时,新生李某到学校报名,被2名假冒学校工作人员的骗子骗说帮其缴纳学费,骗其银行卡密码,骗走5000元现金。 2、诈骗伎俩: 1、电话谎报伤病救急诈骗 用手机向被害人谎称其亲人、朋友或同学遭遇车祸或其他重大变故,急需用钱,在被害人一时心慌、情急不及思考、查证情况下,仓促间误信歹徒而受骗破财。 2、利用储蓄卡转帐调包诈骗 借储蓄卡转账,趁受害人不备,偷看密码后,用另外一个已挂失的储蓄卡调包,后将受害人的钱款取走。 3、网上招聘诈骗 利用大学生求职难,求好职更难的心理,打着大公司的名义在网上以招聘的方式诈骗钱财。 4、冒充名人名牌大学生诈骗 冒充名牌大学(如北大、清华)研究生或某国(如韩国、日本)留学生或高干子弟或父母是公司经理、老总,利用同学们好奇或想攀高枝或爱昧心理,骗得学生的信任后,再向受骗者借钱、借物(如手机、电脑、储蓄卡)。 5、售卖假货诈骗 冒充教育部门干部、学校老师、辅导员,以出售不具真实价值的物品,诈取财物,如出售偷换程序、内存、硬盘的二手手提式电脑、劣质复读机、随身听、仿真手机等。 6、冒充大学生或办事人员借打手机,趁人不备,逃之夭夭。 7、重病医药诈骗: 以三至五人为一组,向罹患重病、痼疾者或其家属,诳称其中一人为名医,并有贵重名药、偏方可以医治其病。趁被害人处于沮丧、绝望,抱着姑且一试心理,骗取巨额医药费。 7、假提款机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人们贪图方便心理,在游乐场或临时市集旁放置假提款机或在提款机键盘上套上假键盘,当人们置入信用卡或金融卡或按键泄露密码后,而盗取存款。 8、网络购物诈骗: 诈骗分子在网络上刊出非常低廉的商品诱使客户汇款,再以劣质商品充数,交易完成后却避不见面。 9、传销诈欺: 不法业者以绩效奖金及分红制度为幌子,实则以传销商品方式向求职者诈骗钱财和劳力。 10、网络交友诈骗 女学生在互联网的聊天室认识多名男性网友,冒称某知名大学研究生,课余兼职拍摄广告,并将电视广告模特儿照片寄给对方,最后假借理由向男性网友借钱,款项到手不知去向。 11、招揽旅游诈骗 诈骗分子假冒某旅行社或游轮公司对外散发招揽旅游广告,声称以最优惠价使人们上钓,并以代办护照为由,骗取身分证、手续费等款项后,不知去向。 12、丢包诈骗 故意丢钱包、金银首饰作诱饵引人上钩,骗取、抢夺钱财。 13、手机短信中奖诈骗。   手机短信告知某单位搞活动,受害人的手机中了大奖,要求受害人先汇钱到骗子指定的账户上,交纳所谓的个人所得税骗钱。 14、推销诈骗 趁家中年青人上班之机,串入家属区向老人推销劣质产品骗钱,劫财。 15、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诈骗 利用新生入学报到时对学校的情况不熟,冒充学校工作人员骗说帮其缴纳学费,骗取银行卡,盗走现金。 3、受骗原因: l、缺乏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贪财心理,某些人存在着贪图非分之财的心理弱点,只要遇上“发财好事”就不顾其他了。 3、盲目从众心理。骗子常常利用某些受骗者的盲目从众心理,通过“托儿”诱导,哄抬等手段诱使人们上当。 4、对诈骗案件的宣传力度不够,没能及时将骗子的骗术公布于众,以警示世人。 5、刑事证据收集难度较大,由于诈骗案的发案时间、地点随意性、流动性大,无固定场所,受骗者一般都是事后醒悟,骗子早已逃之夭夭,且骗子的反侦查意识较强,作案手法不断变化。 4、防骗知识: 1、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不会长黄金,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或轻易得到好处时,切勿生贪财之念,只有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交易取得的报酬才是可靠的。 2、遇陌生人搭讪要特别提高警惕。 3、不要随便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手机号码)、家庭成员的住址、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 4、将自己所在学院老师的电话号码、寝室电话号码或同学的电话号码多留几个给家长,有紧急情况以便家长与学校取得联系。 5、择业时,应尽可能通过学校组织的双选会,到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这是主渠道,不要轻率自找门路。网上招聘要特别小心谨慎,以防被骗。 6、在公共场所如车站、码头、机场等处打电话时,注意防范身边是否有人偷听。 7、不要随便将手机、银行储蓄卡等借给陌生人使用。 8、到自动提款机取钱时,不能让第二者在场看到你所输入的密码。 9、要避免受骗,除不心存贪念外,多吸收资讯以增进常识,可借他人经验教训,引以为戒。遇事遵循“停”、“听”、“看”守则,也就是勿急、勿躁、多思考、详查证,妥加研判,防止上当受骗。 [打印这篇文章] [关闭该窗口] 联系电话:028-84616110 报警电话:028-84616110版权所有 成都大学保卫处 © 2006 制作:新闻中心网络部团队-夏天

上一条: 关于禁止到校内垂钓和下河游泳的通知